部门新闻

部门新闻

首页 >> 部门新闻 >> 正文

学校举办第六期“四时之美”实践体验活动

发布日期:2025-09-26    作者:     来源:    点击:

当金秋的诗意与非遗的匠心在校园相遇,一场兼具文化深度与实践趣味的传统美学体验就此启幕。秋分时节,我校组织八十余名师生开展第六期“四时之美”实践体验活动,通过“金秋凝芳·扇藏韶华”团扇制作与“玉兔丹青·非遗雅集”兔儿爷彩绘,让大家在动手实践中触摸传统技艺的温度,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一阶段:“金秋凝芳·扇藏韶华”

活动伊始,2024级宠物养护与训导一班高灿做了题为“团扇与金秋之美”的主题分享,重点讲解了“以自然之物饰扇”的传统美学理念,从古籍中“荷瓣为扇面,落英作点缀”的记载,到现代干花工艺与传统团扇的创新融合,让大家对“流动的自然美学载体”有了更鲜活的认知。

实践环节中,师生们手持素白团扇、环保胶水与精心准备的干花材料——金黄的银杏叶、淡雅的小雏菊、暗红的尤加利果,开启创作之旅。大家先在扇面轻描构图草稿,有的将银杏叶错落排列,模拟秋日“金叶满枝”的景致;有的以小雏菊为中心,搭配尤加利果点缀边缘,营造“秋园拾趣”的意境;还有同学巧妙利用干花的自然弧度,勾勒出“月下秋荷”的简约线条。涂抹胶水时,大家格外细致,控制用量以避免损伤花材,调整干花位置时反复比对,力求呈现最自然的美感。当一把把缀满干花的团扇完成,扇面仿佛定格了金秋的片段,既有传统团扇的雅致,又饱含自然的生机,师生们捧着作品互相欣赏,成就感溢于言表。

 

第二阶段:“玉兔丹青·非遗雅集”

作为中秋文化与非遗技艺的经典结合,兔儿爷彩绘环节成为本次活动的“人气焦点”。活动开始前,美育朋辈助教骆文杰同学讲述了兔儿爷的民间传说以及其作为中秋祭月、祈福吉祥物的文化意义,展示了不同地区兔儿爷“文官帽”“武将甲”等经典造型,让大家理解这一民俗符号背后的团圆寓意与人文情怀。

彩绘环节,师生们领取白色兔儿爷素胎、颜料与画笔后,迅速投入创作。大家参考传统兔儿爷“金盔金甲、手持捣药杵”的经典形象,同时融入个性化创意。有的还原传统配色,用大红、明黄、翠绿等鲜艳色彩勾勒出兔儿爷的威严灵动;有的则大胆创新,为兔儿爷搭配“祥云纹披风”“桂花枝配饰”,赋予其新的时代美感。过程中,李新宇老师巡回指导调色技巧与线条勾勒方法,帮助大家解决细节难题。现场充满欢声笑语,大家捧着自己的作品交流创作思路,在互动中深化对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的理解。

本次活动以传统技艺实践为核心,将团扇的雅致与兔儿爷的民俗意趣相结合,让师生在动手过程中体悟中华美学的韵味,在文化体验中涵养人文精神。未来,将持续挖掘二十四节气与非遗文化的融合点,开展更多沉浸式传统文化活动,让青年学子在与非遗的对话中,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